还金里的故事
河源老城区有条叫“还金里”的巷子,因一段拾金不昧的佳话而得名。现古巷虽已物是人非,但当年的古迹仍依稀可见,关于巷子得名的传说仍在坊间流传。
苦候三年为还金
相传清朝康熙年间,锁居巷过往行人很多。巷中有位叫曾梅窗的老人,靠摆卖咸酸萝卜为生。曾老伯家境虽贫,但为人忠厚,深得邻人的尊敬。
某年除夕将到,一个手拿雨伞肩搭布袋的客商走到曾老伯摊前,刚刚放下布袋准备休息一下,忽然见一人走过,没拿行李便急起直追。谁知客人这么一走就再没有回来,曾老伯守着布袋直至入夜不见客人回来,又饥又困,只好将袋子带回家中。回家打开一看,发现里面装的是300两白银,不禁吃了一惊,惟恐白银被人盗去,提心吊胆、严加守护。
从此曾老伯每日早出晚归,一边摆卖零食,一边苦等客人回来认领银子。尽管他自己年老多病,生活非常艰辛,但他从来没有在银子上动过歪念。这样过了三年,又是春节将至,那位客人出现了。原来,当年客人收账路过此地,不想忽然遇见一欠债者,一时着急将银袋遗落亭中,早以为失物为他人拾了。老伯见找到失主,高兴得将银袋取出归还客人。
客人接过银袋,将银两分为二份,想给曾伯留下一份养老。此举遭到曾老伯拒绝:“我有心贪用你的银子何须留待今日?客官请赶紧收起银子,别损了我名声。”
客人见曾老伯坚持不受也只好作罢,便将此事禀告知县。当时的知县闻此也深受感动,决定为表彰曾梅窗老人高尚品德,将锁居巷改名为还金里,还书写一副对联送给老伯。对联写道:还金仁理在,梅伯义可风。(河源新闻信息网)